-
2014年中级社会工作者考试《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真题及答案.pdf
大小:0.78M| 格式:pdf
【单选题】下列关于社会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社会政策是价值中立的
B.社会政策是政府为实现社会目标而采取的社会行动的总和
C.公共政策是社会政策的重要领域之一
D.社会政策由经济政策、环境政策等各种具体的政策组成
【答案】B
【解析】B项,社会政策是政府和政党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总体方针、行动准则和具体行动的总和。AC两项,社会政策是公共政策体系中重要的方面之一,是政府为了满足民生需求、维护社会公平、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而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公共资源、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为民众提供福利性社会服务的政策体系。D项,在我国,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包括社会保障政策、医疗卫生政策、劳动就业政策、公共教育政策、住房保障政策,以及促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相关政策。
【单选题】根据《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来源主要是( )。
A.社会捐赠资金
B.政府财政预算资金
C.福利彩票公益金
D.企业缴纳的就业保障金
【答案】B
【解析】《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第五条规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所需资金,由地方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纳入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支出项目,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提供捐赠、资助;所提供的捐赠、资助,全部纳入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
【单选题】某县民政局在低保审批工作中,发现某低保申请人的家庭人均收入明显高于本县低保标准,因此作出不予批准的决定。根据《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该民政局在决定作出后,应当( ),并说明理由。
A.书面通知申请人
B.当面口头告知申请人
C.通过街道办事处通知申请人
D.通过居委会通知申请人
【答案】A
【解析】《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第八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经审查,对不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管理审批机关应当自接到申请人提出申请之日起的30日内办结审批手续。
【单选题】甲、乙两乡同属丙县管辖,甲乡因大力推广农业科技,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乙乡由于地处偏僻,经济落后,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仅为3000元。甲乡村民老陈和乙乡村民老刘,因家庭贫困分别向所在地乡人民政府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两人适用的低保标准应当( )。
A.是由甲乙两乡人民政府分别确定的各乡标准
B.是由丙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全县统一标准
C.不低于丙县最低工资水平
D.不低于丙县平均生活水平
【答案】B
【解析】《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规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能够维持当地农村居民全年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等费用确定,并报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要随着当地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适时进行调整。
【单选题】老李一家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今年老李一家的总收入比去年增加了200元,但人均年纯收入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在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未变的情况下,根据《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民政部门要及时按程序为老李一家办理( )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手续。
A.补发
B.增发
C.停发
D.减发
【答案】D
【解析】《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办法(试行)》第三十二条规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低保家庭成员和其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情况进行分类复核,并根据复核情况及时报请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办理低保金停发、减发或者增发手续。本题中,老李一家总收入增加,但人均年纯收入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在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未变的情况下,应该办理减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手续。
【单选题】根据《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村民的( )。
A.最低生活水平,并根据当地村民最低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年调整一次
B.最低生活水平,并根据当地村民最低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
C.平均生活水平,并根据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年调整一次
D.平均生活水平,并根据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
【答案】D
【解析】《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第十条规定,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并根据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在本行政区域内公布执行,也可以由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制定,报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说明】根据最新版考试教材,该知识点已删除。
【单选题】根据《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下列关于城乡医疗救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医疗救助对象包括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
B.医疗救助服务内容包括住院救助和门诊救助
C.要获得医疗救助,申请人需向居住地县级人民医院提出申请
D.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审核医疗救助申请材料,并签署审批意见
【答案】B
【解析】A项,《城市医疗救助意见》指出,城市医疗救助的对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另一类是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人员和其他特殊困难群众。依照《农村医疗救助意见》的规定,农村医疗救助的对象也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农村五保户、农村贫困户家庭成员;另一类是地方政府规定的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农民。B项,城乡医疗救助方式以住院救助为主,同时兼顾门诊救助。C项,城市医疗救助申请人向户籍所在地的社区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农村医疗救助实行属地化管理原则,申请人(户主)向村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D项,城市医疗救助中,区(县)民政局核实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上报的申请书及相关资料;农村医疗救助中,县级民政部门对乡镇上报的有关材料进行复审核实,并及时签署审批意见。
【单选题】老洪一家居住在甲市乙街道一间20平方米的一居室,家庭户籍所在地为丙市丁街道。户主老洪日前遭遇车祸瘫痪在床,需聘请专人照顾。老洪与其子小洪商议,欲申请廉租住房。根据《廉租住房保障办法》,申请廉租住房的书面申请应当( )提出。
A.由小洪向甲市乙街道办事处
B.由小洪向丙市丁街道办事处
C.由老洪向甲市乙街道办事处
D.由老洪向丙市丁街道办事处
【答案】D
【解析】《廉租住房保障办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申请廉租住房保障的家庭,应当由户主向户口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本题中,应由户主老洪,向其户口所在地,即丙市丁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说明】根据最新版考试教材,该知识点已删除。从2014年起,各地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并轨后统称为公共租赁住房。
【单选题】根据《廉租住房保障办法》,新建廉租住房的单套建筑面积应当控制在( )平方米以内。
A.30
B.40
C.50
D.60
【答案】C
【解析】《廉租住房保障办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新建廉租住房,应当将单套的建筑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并根据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居住需要,合理确定套型结构。【说明】根据最新版考试教材,该知识点已删除。
【单选题】根据《法律援助条例》,公民就国家赔偿事项申请法律援助,应当向( )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
A.赔偿义务机关
B.赔偿义务机关上级机关
C.申请人户籍
D.申请人居住
【答案】A
【解析】《法律援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公民就本条例第十条所列事项申请法律援助,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提出:①请求国家赔偿的,向赔偿义务机关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②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向提供社会保险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义务机关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③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向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义务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④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向支付劳动报酬的义务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⑤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向被请求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单选题】甲、乙、丙、丁四人在某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甲隐瞒了自己在该市还有一个哥哥;乙因与父母争吵离家出走,其父母来到救助管理站寻找;丙在救助期满当天突患阑尾炎,需入院治疗;丁觉得在救助管理站受约束,私自离开。以上四人中,救助管理站应当继续实施救助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